以下文章来源于:原创 冯站长之家 冯站长之家
文|丰 詹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桑南才,是受表彰的模范个人之一。
桑南才是谁?
他作出了怎样的功绩?
让我们把视线转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
在那里,在怒江大峡谷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条不平凡的绿色邮路。
它蜿蜒曲折,连接着深山里的每一个村落,也连接着山里人与外界的希望和梦想。
在这条邮路上,有一位名叫桑南才的邮递员。
他用35年的坚守和付出,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信念和大爱!
桑南才的故事,是平凡而又伟大的。
1988年,不满18岁的他,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工作的热情,踏上了邮递员的征途。
从那一刻起,他就成了山里人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用双脚丈量着大山的每一寸土地,用双手传递着每一份希望和温暖。
面对艰难的工作环境,桑南才从未退缩。
他服务的范围广泛,涉及两个乡的13个行政村、207个村民小组和138个自然村。
以前,绝大部分村不通公路,山高坡陡路途遥远,到偏远村寨的投送邮件需要步行跋涉数十公里。
送一趟邮件往往需要五六天,每天平均要走四五十公里!
这样的艰辛,对于一般人来说,或许早已成为放弃的理由。
但桑南才却以一句“我一定行,我绝不会‘滚蛋’”的誓言,坚守了整整35年!
这份坚守,不仅是对工作的执着,更是对心中信念的坚定!
桑南才的工作,不仅仅是投递邮件那么简单。
他传递的,是山里人的期盼和外界的关怀。
他架起的,是深山群众与外界的信息桥梁。
1994年12月,一封写有“怒江州泸水县称杆乡杨玉英妈收”字样的邮件,到了称杆邮政所。
桑南才十分为难,因称杆乡被称为“杨玉英妈”的人,至少有十个,并且在不同的村子。
桑南才想,虽然这只是一封普通信件,但对寄信人和收件人来说也许很重要,一定要把信交到收信人手中。
桑南才每到一个寨子,都会到处打听消息。
一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家住王玛基村的收信人。
听完桑南才读的信,杨玉英妈已经泪流满面。
因为,这是被人拐骗到外地的女儿写来的家书!
桑南才一边安慰杨玉英妈,一边帮她写了回信。
1995年春节前夕,杨玉英妈的女儿回到了家乡,失散七年之久的一家人终于团聚!
每一封信件、每一个包裹,都承载着厚重的情感和责任。
他深知这些邮件对于乡亲们的重要性,因此,他从未发生过一起误投或漏投的事件。
这种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让他赢得了山里老乡的尊敬和爱戴。
也让他成为了傈僳山寨的“托厄哈扒”——信使的化身!
35年间,桑南才的邮递生涯,不时面临危险。
在一次送件过程中,桑南才遭遇滚石,慌乱躲避中,右手中指被石头硬生生砸掉了一截!
更令人感动的是,桑南才的事迹还影响到了下一代。
他的儿子杨鑫,刚刚从部队复员就加入了邮政行业,成为一名邮车驾驶员。
他表示,父亲是全家人的榜样,全家人一定会用一辈子干好邮政这个崇高事业。
这种家族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人看到了邮政事业的未来和希望。
除了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外,桑南才还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他积极响应中国邮政乡村电商扶贫号召,帮助乡亲们销售农特产品。
他当起带货主播,为老乡们挽回损失。
他照顾孤寡老人、帮助贫困家庭、资助贫困学生……
他的善举和爱心,如同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田。
桑南才坚守信念、传递大爱、爱岗敬业、乐于助人。
这种精神品质,不仅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更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标杆。
桑南才一家,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不朽的篇章。
让我们向桑南才一家,致敬!
向所有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致敬!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冯站长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