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加长动力腕表有一个毫不实用的目的:它们只是为了让那些拥有了远远超过佩戴需求的贪婪的现代行家们相信,如果将一块表闲置几天后再戴上的话,腕表依旧能够运行自如。尤其是超复杂功能的,长动力为这些懒惰的主人对表的懈怠提供了最好的说辞。
![动力革命](http://e.lifestyle.com.cn/tradingup/uploadfiles/2010/3/16/23C22C69B721481783F5449C42AFF510.jpg)
箫邦L.U.C Tourbillion Tech Twist腕表也需要很大的上链扭力,所以厂方特地配备了杠杆上链器。就像发动汽车一样,有趣但不枯燥。因为每摇几圈盘面上的动力指针就会前行一段。
![动力革命](http://e.lifestyle.com.cn/tradingup/uploadfiles/2010/3/16/2A5C6C23EB044FDF9B8B58953395EC10.jpg)
沛纳海坚持超越8天的动力,但由于空间的限制,在机芯内不得已才搭建了一个发条盒和两个上下排列发条盒再平行排列的“不对称结构”。 上帝也许会在第七天休息,但8天动力表的主人最好能在那天保持清醒,不要忘记给表上条。19世纪末见证了众品牌对8天动力怀表机芯的开发历程。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它会走满8天,额外一天的动力储备只是被用来确保在机芯7天的运行过程中,条盒轮内主发条的最末几圈不会被耗尽的“预备量”,否则发条输出的能量降低,影响了表的精准,等到风烛残年时即便再好的擒纵调速系统也无力回天。因为主发条比传统发条更大的缘故,8天动力表的尺寸通常都很大,这些被用于军事用途的腕表更像经过改良的怀表,像一个皮带做的杯型容器戴在手上。但是从实用的观点出发,注定了8天动力表劫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纤薄、小巧腕表的追求成为了流行趋势(鉴于当时冶金业的现状,因为巨大的主发条造成表的体积庞大,使这款长动力产品本身烙上了不便于携带的天性);二是实用、可靠的自动表的发明使腕表的动力储备通常达到了36-40小时,极大削弱了长动力表的必要性。这两点可以视为现代长动力表款稀少现状的其中诱因。
![动力革命](http://e.lifestyle.com.cn/tradingup/uploadfiles/2010/3/16/8962799BDFF640F3A8E49F03E13380F2.jpg)
在1.98机芯装配前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串联的并联层叠发条盒非常巨大,大到足以忽视其他组件的地步。因此它才能拥有216小时的动力储存。 单纯从技术环节评论,长动力腕表确实获得了极高的成就:长久的走时需要主发条具备极为特殊的冶金特性,现代打造的合金发条的长度是以往蓝钢发条的数倍,可以进行无限次卷曲和伸展而不发生疲劳或动力减弱的现象(或在经过一系列反复的上链后发生崩断)。现代的塑形工艺可保证合金发条在运行起始和终止时产生一致的扭矩。此外,采用以成对(并联)而非串联方式设计的多条盒轮形式,在结合了动力系与擒纵系更佳的公差补偿后,走时数天的要求有时只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内便能实现。尽管超长动力腕表通常依旧比一般腕表更大,但品牌价值的延伸仍令此项技术得以发展。长动力款式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看综合研发能力,家底儿厚的品牌才能实现技术革新,从传统的动力储存中达到动力的飞跃。
![动力革命](http://e.lifestyle.com.cn/tradingup/uploadfiles/2010/3/16/C40CCD1AC4FA4E66A4502B50571B43D9.jpg)
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8天”作为长动力机芯的标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9 8:30:1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