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皇室贵族、影视明星、文艺名流,乃至政界名宿与Tank系列碰撞出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亦为”Never Stop
Tank”——Tank腕表永不停息的不朽传奇增添了熠熠星光。
鲁道夫-瓦伦蒂诺在电影《酋长的儿子》中,佩戴着一枚Tank腕表,1926年
意法混血的鲁道夫-瓦伦蒂诺,是上世纪20年代默片时期风靡迷倒无数女性的银幕情人。这位桀骜不驯的英俊青年于18岁时只身移民纽约,追逐星梦。瓦伦蒂诺在其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中饰演了一个不起眼的舞蹈演员,虽然戏份不多,但出色的外形引起了众多导演的注意,接连主演了
《启示录四骑士》(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 1921)、《茶花女》(Camille,1921)、《碧血黄沙》(Blood and Sand,1922)等脍炙人口的电影。
在他最后一部作品,1926年由乔治-费茨莫里斯(George Fitzmaurice)执导的电影《酋长的儿子》(Son of the Sheik)中,热爱Tank腕表的瓦伦蒂诺说服导演,允许他在拍摄过程中始终佩戴着自己的Tank腕表。由于腕表与电影本身背景年代差距巨大,瓦伦蒂诺所饰演的酋长之子佩戴Tank腕表的画面,亦成为了电影史上值得书写的片段。
美国影星克拉克-盖博佩戴着他的Tank腕表,1933年
自1940年代起,得益于大银幕的影响,Tank系列腕表在国际表坛已占据了重要地位,电影明星、作家、艺术家等纷纷选择佩戴,并融入个人风格,彰显独树一帜的风范。其中包括电影《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中风流倜傥的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他在购入一枚Tank腕表原型款后又购买了一枚Tank L.C。腕表。而阿兰-德龙(Alain
Delon)在影片《大黎明》(Un flic)的片场中,则无意间发现自己钟爱的Tank Arrondie腕表,也是他青睐的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Jean-Pierre Melville)的心头之好。对他们来说,Tank腕表不单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一流品味的最佳体现。
1960年4月,西蒙-西涅莱和伊夫-蒙当在洛杉矶,伊夫佩戴的是西蒙前一年送给他的Tank腕表
拥有历久弥新的造型与极致优雅的风范,Tank系列腕表亦见证了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著名法国女演员西蒙-西涅莱(Simone Signoret)曾送给丈夫伊夫-蒙当(Yves Montand)一枚Tank腕表作为生日礼物,其背面镌刻着一段密语:“另一个10月13日(et un autre 13 octobre)”,以此为两人长达30年的婚姻刻画永恒的美丽回忆。
西涅莱以善于刻划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表演著称,1960年凭借电影《上流社会》(Room at the Top)同时荣获戛纳电影节和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当时蒙当就佩戴着那枚Tank腕表,陪伴爱妻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这对神仙眷侣是好莱坞少有能维持长久稳定关系的夫妻,1985年西涅莱罹患肝癌去世后,蒙当过度伤心甚至一度中断拍片,他对爱妻一直念念不忘,直到逝世前,房间里一直悬挂着西涅莱的照片。
时代先锋——与Tank共铸人生传奇
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本人是Tank腕表的资深收藏家
作为先锋创意与独特个性的标志,Tank系列腕表也逐渐成为艺术、文化与政界知名人士的“必需品”。波普艺术的领袖、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也倾心于Tank腕表的魅力。他在1973年宣称:“我佩戴Tank腕表不是为了阅读时间,我从不为它上链,但是我必须佩戴!”从这句话,足见他对Tank腕表的热爱。
美国文学奇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佩戴着他的Tank腕表
Tank腕表同时也是作家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的钟爱之选。卡波特是上个世纪著名美国文坛奇才,代表作包括中篇小说《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其作品经典作品《冷血》(In Cold
Blood)开创了“真实罪行”类纪实文学,被视为大众文学史的里程碑,更二度被改编搬上大荧幕。在一次接受《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专访时,恰逢记者的生日,卡波特于是摘下自己的Tank腕表递给他并说道:“摘掉你手上那枚可怕的腕表吧,戴上这一枚!”尴尬的记者试图拒绝,但卡波特却坚持说:“我请求你把它收下吧,我家里至少还有7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