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洞见 · 来源 | 洞见(ID:DJ00123987) · 主播 | 体净 · 摄影 | 崔军 · 编辑 | 一白
著名学者梁实秋曾说:
“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亲昵。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
就像树与树之间,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健康生长一样。
人与人交往,亲密,也要有间。
把握好尺度,不越界,才是相处最舒服的状态。
行有所止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说过:“人类的一切痛苦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际越界:
“你每个月赚多少钱?你怎么还不结婚?”
“你在家闲着,能帮我照顾一下孩子吗?”
“你在公司当领导,给我儿子安排个职位呗?”
成年人的边界感就像空气,一旦消失就知道有多重要了。
热播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中,北漂女孩乔夕辰,独自在外打拼。
一次,大伯父生病了,要来北京治疗,想让她帮忙张罗看病。
她答应了,但亲戚的各种过分行为,让她很头疼。
大伯母一来,就挤兑她住的地方小,还偷偷把她的猫赶出了家门。
找医院时,又点名要某知名医院的专家号。
然而这种级别的专家,都很难挂上号。
乔夕辰商量说,能不能先挂一个普通号,但是大伯母听了,脸立马黑了下来。
乔夕辰也不敢怠慢,每天凌晨5点钟就去医院给他们挂号。
那段时间,她的精神状态一直都不好,上班迟到,开会打瞌睡。
尽管如此,也还是没有半分不敬。
之后,费尽心思总算帮大伯父找到了一个还不错的医生,但伯母一看不是那个名医,又闹了起来。
大伯母的一再越界,让乔夕辰终于忍无可忍,和她大吵了起来。
有句话说得好:“再好的感情,也会死于理所当然。”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忌讳不知所止。
花枯萎了还有重开之日,感情透支了就很难再挽回的。
言有所界
《增广贤文》有云:
“话到嘴边留半句,事到临头让三分;饱经世故少开口,看破人情但点头。”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群几年没见的大学同学在一起聚餐。
阿池发现有一个同学身上的衣服,是大学时经常穿的,便对那位同学说:
“我记得你大学时,就经常穿这件衣服,你是不是故意哭穷,所以今天特意穿出来啊?”
阿池一句话,让原本热闹的气氛瞬间变得尴尬。
这时,班长出来打圆场说:
“这说明他身材保持的好,我去年买的衣服,今年就穿不上了,肚子越来越大,我正发愁呢。”
这时,旁边的人纷纷问那位同学说:
“别藏着掖着了,大家同学一场,快告诉我们,你是怎么保持身材的?”
在班长的解围下,氛围再次活跃起来,也化解了刚刚尴尬的气氛。
听过一句话:“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能抵达的高度。”
语言虽然无形,但可以像春风般舒服,也可以化作利刃,直穿人心。
有时,你的心直口快,可能让人左右为难。
有时,你的口无遮拦,就会让人有苦难言。
生活中,管好自己的嘴,守住自己的心,留好自己的分寸,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凡事有度
《一代宗师》里有句台词:
“做羹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
火候,就是“度”。
把握好“度”,才能维持好一段感情。
上世纪中国文坛中,胡适无疑是一位风云人物。
胡适的太太江冬秀,喜欢打麻将。
他们在研究院的宿舍居住时,江冬秀为了打麻将,经常违反宿舍规定。
胡适屡劝不止,只好带着她搬了出去。
很多人不解,问胡适说:
“院长是你的学生,打个麻将也不是什么大事,你至于跟他客气吗?”
胡适回答:“正因为他是我的学生,我才不能麻烦他。”
很多时候,我们与人相处,不是不懂得亲近,而是不懂“疏远”。
梁实秋在《谈友谊》里写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淡所以才能不腻,才能持久。”
在所有令人舒服的相处中,一定是包含合适的分寸感。
曾看到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
一次,他发小去他所在的城市看病,直到回去的那天下午,才打电话告诉他,自己准备回去了。
他问发小为何不早点告诉自己,即便不能陪同,至少可以提供住宿。
发小却说,知道你现在挺忙,父母孩子都需要你照顾,就没有打扰你。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越多,渐渐觉得,长久的友谊,都是适可而止,亲密有间的。
就像毕淑敏说得那样:“亲近地保持距离,或许才是最恰当的交际方式。”
凡事有分寸,熟不逾矩,感情才能长久。
罗振宇曾经提出过“发行社交货币”的概念:
如果你要别人对你好,就要先学会付出;
你喜欢被照顾,就要先去照顾别人;
当你善待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善待你自己。
行有所止,言有所界,凡事有度,是成年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