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原创 冯站长之家 冯站长之家
文|丰 詹
10月30日,随着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的轰鸣声,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这一壮丽的瞬间,是对中国航天科技实力的又一次展示。
这一动人的情景,更是对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致敬! 神舟十九号飞行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
其中,蔡旭哲担任指令长。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
他们计划于2025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今天,10月31日。
这是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在中国“天宫”空间站,完整度过的第一天。
而今天,同时又是一个特殊的纪念日。
2009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今天,正是钱学森先生逝世15周年纪念日! 抬头仰望。
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在轨运行!
在全世界,单独一个国家建起空间站,中国独一份!
中国航天员,在中国自己的空间站里,安心开展科研工作。
而“航天员”的名字,就是钱学森先生提议命名的!
1967年,钱学森在一次卫星方案论证会上,首次提出了“航天”一词。
从此,中国的空间探索活动,有了标准规范的专用名词。
1970年,钱学森又提出“航天员”一词。
当时,国外一般称“宇航员”。
钱学森说:
我们还是叫“航天员”好,因为我们有天、海、空的领域划分,这样称呼比较规范。
钱学森留给中国的,当然不仅仅是“航天”、“航天员”这样的名词。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
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
到美国深造后,成为杰出的火箭专家。
但是,他不满足于在美国搞科研。
他冲破重重阻挠,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回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希望早日赶回祖国。
然而,美国却以各种方式阻挠他回国。
当时,美国海军部副部长放狠话: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秘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宁可把这个家伙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
面对美国人的威胁,钱学森毫不犹豫回答:
“我效忠中国人民!”
钱学森始终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
他说: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坚守,更是对家国情怀的深情表白。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阔别祖国20年后,终于回到祖国。
陈赓大将曾问他:
“中国人自己搞导弹,行不行?”
钱学森霸气回应:
“怎么不行?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1956年10月,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55岁的他,作为试验总技术负责人,亲眼见证了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
从此,中国的核导弹,终于具备了威慑与实战能力!
由于钱学森的毅然回国,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发,至少向前推进20年!
今天,“天宫”空间站成功建设,神舟十九号成功发射。
这是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梦想的延续。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
中国航天的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
而这一切的起点,可以追溯到钱学森那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他不仅在技术上为中国航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在精神上为后来者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回顾钱学森的一生,他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在精神上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他留下了“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高尚品质!
他留下了“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的自信自强!
他面对困难和挑战永不言弃的坚韧不拔,都是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我们要铭记钱学森的卓越贡献,更要学习和传承他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每一位航天人的奋斗,都是对钱学森精神的最好诠释。
每一次航天任务的成功,都是对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最好的告慰!
今天,特殊的日子。
深切缅怀钱学森先生!
为钱老奠基的中国航天,加油!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冯站长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