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原创 冯站长之家 冯站长之家
文|丰 詹
1月7日,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
这一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全国人民心中的涟漪。
灾情牵动着亿万人的心,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共同为灾区人民祈福助力。
然而,在这共克时艰的关键时刻,却有一个令人心痛的情形,在互联网上悄然蔓延。
一系列“小男孩被埋图”,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这些图片都配以日喀则地震等关键词,迅速引发了大量网民的关注与转发,甚至获得了好几万的转评赞。
这些图片,乍一看之下,触目惊心,让人心生怜悯。
画面中,一个小男孩被废墟掩埋,无助的眼神仿佛穿透了屏幕,直击每一个观者的心灵。 然而,随着公安机关网安部门的迅速介入与核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这些图片并非真实拍摄于西藏地震现场,而是由AI工具创作而成。
原作者早在2024年11月18日就发布了相同画面的短视频,并明确标注了“内容由AI生成”,并未将其与任何地震事件相关联。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
这些本应用于传递和平愿望、唤起人们关注战争创伤的AI图片,却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成为博取眼球、赚取流量的工具。
青海某网民,为了吸引更多人的关注,竟然将“小男孩被埋图”与日喀则地震这一敏感事件进行关联拼凑、移花接木,混淆视听、误导群众。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更是对灾区人民的极大不尊重与伤害。
面对这一恶劣行径,公安机关迅速行动,依法对涉案人员进行了查处。
目前,该网民已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这一处理结果,无疑是对所有造谣传谣者的有力震慑,也是对广大网民的一次深刻警示。
在此,不得不强调:
真实、准确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有效救援的关键。
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初,各种信息纷繁复杂,真伪难辨。此时,如果有人故意散布虚假信息,不仅会干扰抗震救灾的节奏和效率,打乱救援者对灾情的研判与施救,还可能带偏公众关注的焦点,人为制造恐慌与混乱。
因此,对于任何形式的造谣传谣行为,我们都必须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打击。
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都对散布谣言、编造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将受到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的处罚,并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规定: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而故意传播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
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惩。
这些法律条文的存在,不仅是对造谣传谣者的有力约束,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种提醒。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消息,更不随意转发传播未经核实的图片或视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让谣言无处遁形。
此外,对于此次“小男孩被埋图”事件所暴露出的AI监管问题,我们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生成的内容已经越来越逼真、越来越难以分辨。
因此,相关平台与监管部门必须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对AI内容的审核与监管力度。
例如:
——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审核机制与风险提示系统。
——对涉及敏感事件或话题的内容,进行更加严格的把关与筛查。
——加强对网民的网络素养教育与引导力度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遏制AI虚假信息的传播与扩散,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一次,“小男孩被埋图”涉案人员的被抓与严惩,是对所有造谣传谣者的一次有力震慑与警示。
应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与监管措施。
让谣言无处遁形!
让造谣者,付出应有代价!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冯站长之家
|